如何栽培自己
--從五項養成教育開始
如果你是自己的老師,你會怎麼教自己?
找自己,挖與世界相連的礦脈,是一輩子要學的功課,請從現在開始。你會發現,自己是一個永遠讓你驚奇的生物,這個世界比你想像中還有趣好玩。請你們回家開始想自己的人生規劃單及自我教育方案,簡單地說,就是請你們花一個星期想自己、幫自己畫藍圖,然後根據這張理想中的藍本,想想如果你是自己的父母,你是自己的老師,你會怎麼教育你自己?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什麼風貌的人?你還欠缺什麼能力要補足的?自己做自己的門徒,你還應該再補修那些課程?你想得越清楚,條列得越詳盡,你就越清楚看見你未來的細節,你就越有可能完成你心目中的自己。
《哈佛經驗:如何讀大學》裡面的一些教育理念,也可以拿來作為你教育自己的參考。
長出觸角與世界連接,建立自己的情報系統
每個生物在環境中生存,必須要有健全無虞的覓食系統,以及一套對環境敏銳的感知系統,如此才能實時知道氣溫有什麼變化、周圍有什麼危險即將靠近。
前面第三堂課提過,"碰觸世界之前,先端詳自己"。在發展出個人風格之前,我們必須由自體長出感知與覓食系統,長得越長而廣泛,你的根就比較紮實,也比較不會有糧能殆盡的危險。
所以你們一定要有固定的閱讀習慣,這閱讀不只在書本,像是網絡、電影、生活對話等,都是你們採集養分的來源。然後養成定期進食的習慣,就像是吃綜合維他命那樣,藉著知識與情報,有計劃地養大自己的腦容量。
你們可以試著製作自己的個人秘笈,把平時吸引你的文句、DM、廣告、電影對白、歌詞……收集成一本你的私人寶典,依你自己的分類方式逐頁補充,甚至把你突來的靈感奇想也列進去,這樣做好幾年之後,就可以有你私人的情報局與智庫,當你臨時需要時就有資源可用,但要記得註明出處。
老師永遠只能教過期的知識,因為時代分秒在變。等你們離開學校後,接下來就只剩下自我教育。自我教育是無止境的,有的人十年後心智還是停在原地,有的人已經向前進展到很遠的地方了,一天差一點,十年就是天壤之別。你們唯有現在開始養成一顆與眾不同的靈魂,吸取第一手原始未被加工的創意、材料與養分,才能在未來漫長的挑戰中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。
以下列出自離開校園十多年來,我的五項自我餵養管道供你們參考,並請開始著手構思:專屬於你們的自我教育單。
- Feb 01 Mon 2010 21:02
如何栽培自己(1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