賺錢不是打工唯一目的
by 陳惠珍 13. 四月 2009 16:44
賺錢不是打工唯一目的
就學時的工作經驗是為未來舖路
文 謝懿慧(中山大學中文系)
「錢真的很難賺!」這是我很常聽到同儕們所講的一句話,大學生由於年紀尚輕,不管在找工作或是在職場中都難免遇到挫折,即使如此,還是有很多大學生到處找打工,不管是104或1111人力銀行都有許多大學生求職。雖説學生的本業是讀書,不過現在打工已成為大學四年生涯中重要的一環,或許大部分學生打工都是為了錢,但有些人有其他想法。
由於學姐的介紹,加入學校電子報的工作,對我來説是個難得的機會,因為當記者可以説是我未來的目標,在大學中就能有所接觸,可幫未來加分。
為履歷加分 為夢想鋪路
今年3月初,第一次去實地採訪,是關於中山大學西灣藝術季的開幕典禮,主要採訪一知名布袋戲團的表演,在訪談的過程中,我比受訪者還要緊張,問問題也是吱吱唔唔的,總覺得自己第一次表現並沒有很好,但是這次的經驗還是很寶貴,不但可以用來訓練自己的口才,更可以增加膽量,可以說是受益良多。
選擇電子報記者打工機會是相信未來可以因為有這份經驗,為自己的履歷加分,進一步為夢想鋪路。
大學前期我對打工並不熱衷,出外賺錢的機會可以說是相當少,因為選擇加入志工服務的行列,服務是一件讓人心暖的事,我們總是利用假期短短的五天內集訓,一群人騎著機車載著器材前往南部的山區,有時候是屏東,有時候是高雄縣的山上。紅外套是服務的象徵,它代表服務員一顆熱情的心。服務的內容就是藉由演戲的方式把知識帶給當地學童,跟他們一起帶動跳,還有設計如手語、摺紙和科學活動等多樣課程,不管是什麼樣的課程,總是希望給小朋友最好的學習經驗。
偏遠地區的小學通常都是原住民的就學之地,這些地方遠離都市的塵囂,有很多新奇的事物是他們不曾接觸過的,而志工等於扮演兩個情境的橋樑,對於我們多數服務志工而言,或許就是在都市生活久了,呼吸到山上的空氣反而會覺得清新,出隊的那幾天可以說與世隔絕,卻享受平常所沒有的舒適寧靜感。
服務付出獲得感動回饋
帶一個營隊辛苦是必然的,但接觸到小朋友那天真的笑容,尤其永遠忘不了在離開時,他們每張哭泣不捨的臉,辛苦是不會白費的。除了這個,在營隊中所學習到的企畫書撰寫、人際溝通、對事情的應變能力,都是以後不管是就業或是人生中都必備的。雖然志工是沒有收入的,可是所獲得的不會比有薪水的打工少,成就感更是無法與任何東西比較。現在大學越來越多服務性社團,也越來越多人加入志工的行列,可見服務付出是值得的。
現在失業率年年攀升,許多人就算擁有再高的學歷也可能失業,到底企業界想要怎麼樣的人?104人力銀行統計,有工作經驗的人會優先被錄取,利用大學四年的機會從事自己未來職業相關的打工,會讓人事主管比較青睞,現在打工不僅僅是為了錢,更是為了學習。
念政治經濟系的同學張洛庭,現就讀大三,並不一味的跟大家去考研究所,選擇一畢業即就業,認為先培養自己的實力與經驗才是最重要的,現在很多學生已經跟他有相同的想法,不管經濟多麼不景氣還是勇於挑戰競爭的就業市場,或許這樣的選擇更能面對這波不景氣的浪潮。
打工不只是為了LV
用學習和服務贏得另類獎學金
文 鍾珮榕(師大工業教育系)
校園裡偶而會看到同學背著LV經典水桶包,或是香奈兒的耳環大搖大擺的在耳邊晃動,走路都有貴族的奢華風。不過下課鐘聲一響,他們就塞到鬧區某間餐廳廚房的置物箱,捲起袖子、穿上圍裙,說聲:「歡迎光臨,請問幾位?」。
錯!錯!錯!!誰說現在的大學生打工只是為了崇尚名牌?
現今大學生打工現象普遍,大部分原因是讓自己多一點玩樂經費,且能降低父母的負擔,也從打工為步入社會做準備,替自己累積社會經驗;也有人選擇完全不打工,積極參與社會志工活動獲得補助,或是透過企業競賽爭取高額獎金,用學習和服務獲得「另類獎學金」。
打工以不影響課業為前提
某大學教授曾經提出疑問,現今大學生們為了打工而翹課,不斷的延宕學業,只想到自己打工賺的小錢,忽略了父母辛苦賺來的學雜費。對於打工是本末倒置,也造成時間分配不均的看法,臺師大工業教育系的楊艾齊同學表示,「要知道自己要幹麻,並以什麼為重」,她目前擔任假日的Show Girl,偶而有活動才去接,以不影響功課為前提之下,打工除了賺錢之外,也提前為自己增加社會人脈。
對於打工會造成時間不夠用的說法,事實上有句粗俗但令人會心一笑的諺語說:「時間像乳溝一樣,硬擠還是有的。」只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什麼為重?什麼為輔?自然每天就會過得充實又愉快,並能認識更多不同領域的好朋友,獲取更多知識。
臺師大學生會副會長黃渤珽除了積極參與校內活動策劃,為同學發聲,日前因為積極替師大學生爭取選課加簽的權益,名字出現在各報新聞,讓驚訝的父母半夜12點多還開車到師大宿舍,他們說:「兒子,我們很久沒有聊聊了喔?」
「志工能服務的對象是多數人,影響更深遠;打工只是服務少數人」,黃渤珽表示,參與志工服務,在團隊中學習,目標契合的一群人聚在一起,更能摩擦出更多的火花,因為相同理念和熱血,默契更佳,也能從更多角度看事情,發現問題更包羅萬象。
他說,擔任志工不僅需要熱血,也需要專業英語或社交能力等其他才幹,因為參與志工服務,能和擁有更高能力的人共事,更能激勵自己補強不足之處。此外透過層層徵選後,在擔任和平草根聯盟的國際和平接待大使時,意外獲得的接待薪資,和一般打工薪資比起來,更多了一股成就感。
成為π型人 培養兩種專長能力
經濟不景氣衝突之下,日本大前研一博士提出π型人理論,這正是時下企業主管口中的「跨領域專人才」,也就是T型人再瞄準另一種專長鑽研與發展,就像是在職場上競逐時比別人多出另一隻腳,因為這隻多出來的腳,可以更快速地奔馳。
大學生兼職打工,提供可能培養未來第二專長的機會。師大應電系黃承霈同學,是學生會的財務部長,大一在咖啡店當工讀生,短暫的6個月,讓他學會如何分辨所有的咖啡豆、如何煮出好咖啡。他說,「不經意的停站,或許是人生的轉折。」或許未來也會開咖啡店也不一定呀!
大學生打工現象普遍,不是傳聞中的「七年級生都愛崇尚名牌、崇洋哈日」,而這也是一種人脈的累積和社會經驗的預習。人生每一個決定與停站,都是累積未來的里程數,打工也是一種學習,能獲得不同於學校的收穫與成就!END
調整好「工」、「讀」比例 成為打工達人
為未來在職場有所成就舖路
文 徐允華(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)
從三、五年前同學們的聊天內容「耶?你在打工喔!」到現今的「喔?你現在沒打工嗎?」顯示越來越多大學生在整體經濟蕭條的情況下為生存而打工,而非只是為了賺取多餘可支配的零用金。
近年來,求職網站盛行,其中一項業務就是公告屬於打工性質的工作機會,這也再次證明了學生族群打工需求的增加。求職網中,包括寒暑假的打工和平時的工讀,提供許多選擇讓學生們更多找到理想打工的可能性。
打工經驗酸甜苦辣
學生時代的工讀對許多人而言可說是有甜也有酸,留下的回憶多半是覺得有趣的經驗。曾在輔仁大學就讀的李浣琳因為必須賺取自己的生活費用,選擇在學校的電腦教室當工讀生,幫忙課堂情況的錄影。當時演藝圈的天后蔡依林仍在輔仁大學唸書尚未畢業,她選的其中一堂課剛好就是由浣琳負責錄影。浣琳回憶說道:「蔡依林很低調,但都還蠻配合課堂的要求,作業也都會按時繳交。」接著又說:「她每次上課都會晚一點點到教室,當鐘聲過後聽到走廊傳來高跟鞋『扣、扣、扣』的聲音,大概就是她了!」問她有什麼印象最深刻的事?「我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把鏡頭拉近,好仔細觀察她華麗的水晶指甲。」浣琳笑著說。
除了學校工讀之外,李浣琳偶爾也會接秀場的工作,例如車展。依她所述,秀場小姐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show girl其實工作很辛苦,並非如外傳的只要穿的漂漂亮亮站著給人拍照就行,而是需要懂得表演和合宜的應對進退,能忍受廠商提供的過短服裝和色瞇瞇的眼神,此外,工作時常需要憋尿,下班後還得按摩因為穿高跟鞋站一整天而浮腫的小腿。浣琳說:「不要以為show girl各個都是想當明星、想紅。其實其中有不少女生才貌雙全,學歷高。選擇當show girl是因為可以在短時間內賺取一定數量的錢,很多人跟都我說想要拿這筆錢去完成自己的夢想,包括創業和留學。」
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工作不一定輕鬆;聽起來有趣特別的打工機會或許得接觸社會苦悶的一面。新聞系出身的小瑜打工內容是幫某報社接聽爆料電話並進行過濾,把有可能成為新聞的事件發佈給各地的記者,記者再依此線索追查並撰成新聞稿。她說,有一個流浪漢幾乎每天都會打到報社控訴某政黨派人跟蹤他,一心想要害死他,甚至偷他的內褲,「我的內褲很少耶!他們真的很過分!」小瑜回憶並引述流浪漢的話。「其實他很可憐!天天打來應該是因為他沒有人可以說話。」小瑜無奈之外,同時也感受到社會不同階級的各種生活情況。「還曾經有殺人犯的媽媽打來報社,要我們不要再報導她兒子的事情,不要寫的那麼難聽,因為她兒子是被逼迫犯罪並不是蓄意殺人。」小瑜嚴肅的說道。
為選擇負責 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
邊讀書邊打工雖然辛苦,但是仍有許多可以讓學生們在其中成長和增長見識的地方。然而,還是有不少同學對於打工不滿意,要去打工時常會發出「唉!又要打工了!」的抱怨聲。關於這方面,小瑜覺得打工是自己的選擇,時間也全看個人安排,雖然打工占用了許多時間,但是對於課業她仍全力以赴。每天都十點半前睡覺的小瑜說:「我認為人的每一天雖然時間有限,但是只要保持心平氣和的態度,再多的事情,只要一件件慢慢做,總會有完成的一天。雖然有時候我的情緒會不穩定,也必須犧牲娛樂和交際的時間,但是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,那就要自己負責。沒有完成不了的事。」
就家長的角度而言也和小瑜有相同看法。筆者的父親認為,除非是為了溫飽而打工,否則在安排是否打工時就應該曉得這是項選擇題,既然自己選擇某一段時間要打工,就不要有「如果沒有打工,這些時間我還可以……」的念頭。因為是自己選擇的結果,就要有承擔它的能力。不論多微小的工作都一定有其貢獻度,唯有接受了工作內容後才能有所奉獻。
工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身為這個這世代的年輕人,屬於命好運不好,遇到景氣的循環低點,更需要共體時艱的熬過難關。打工不僅讓家人減輕負擔,也是為自身的未來備戰。若能把「工」與「讀」的比例調整好,得以應付不同角色的學生,相信,未來在職場上也一定能夠有所成就。End
http://newsworld.cna.com.tw/category/e5a4a7e5adb8e7949fe68993e5b7a5e99da2e99da2e8a780.aspx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