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

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.jpg 
印象中的科索沃,
是螢光幕上,
CNN傳來的槍林彈雨畫面,
黑夜中閃爍的空襲砲火。
然後是幾個月前,
友人的喟歎:
「連科索沃都獨立了,台灣呢…」
 

 2000年九月,寶拉‧韓特莉隨丈夫艾德到科索沃當義工。艾德把美國法律學院的工作辦了留職停薪,赴聯合國接管下的科索沃,協助創建司法體系。56歲的寶拉,從驚懼、抗拒,「哪兒都好,就是不要科索沃!」到接受。為愛走天涯,她辭去工作,思考自己能為當地人做什麼,於是考了英語教師的認証。 

多年戰亂後的科索沃,被美國國務院和聯合國等組織視為危險地區,寶拉成了第一位隨行的配偶。她說:「我很快、很快就適應了。不到一、兩個星期,坦克車、用沙袋堆起的防禦工事、國際警察、攜帶自動步槍的北約軍隊,在我眼裡,就像路燈一樣。」

 
她在科索沃一家私立語言學校教中級英語,周薪
16美元,剛好夠搭來回計程車,學生包括在學生、社會人士甚或大學教授。學校的英語教科書,她用得很掙扎,因為課程內容離現實環境很遙遠。在一個65%的人失業,70%的人極度貧窮的地方,討論:「你想不想成為百萬富翁?到你國家旅遊的觀光客/你的國家的工商業 /你的第一輛汽車 /規畫你的退休人生…」越教,她越覺得殘忍。 

學生求知若渴,好學不倦,寶拉利用課餘組了個讀書俱樂部,增加對話練習,增進彼此了解。寶拉找到的書,可能是戰火下倖存的孤本,海明威的《老人與海》。她影印後,送每人一本,又從網路上抓下一個標誌和一條畫工講究的馬林魚,合成了「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」。那本書,成了學生們擁有的第一本英文書。若不分語言,也是某些學生在教科書之外的第一本書籍。
 

聯合國接管後,科索沃有許多外國僑居客,大多數單身,通常寂寞、憂鬱、沮喪,每個星期工作五、六十小時,晚上都泡在外國人常去的餐館,假日就逃到希臘或維也納歇歇喘,很少和當地人相處。寶拉恰恰相反。命定似的,她從第一天起就寫日記,她想記住每一件事,每一段對話,每一件過眼的東西……
 

自動書寫般,她每晚寫日記,─以前寫日記從未超過一星期─,還把部份日記用電子郵件寄給美國的朋友和家人,充當某種旅外報告。她說:「我只是不加評論、自動自發地寫下每天發生在我身上的事。」沒想到,電子郵件傳來傳去,識與不識者都有興趣,連出版社都找上門來。
 

這是一本關於勇氣的書。如同日記中所引的,愛格‧納索的話:「我們必須相信,即使是最簡單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絡,也有治療作用。否則,生命根本無法承受。」


書名:科索沃海明威讀書俱樂部
作者:Paula Huntley
譯者:黃建功
  
出版:允晨文化公司


胡慧玲.刊於〈Taiwan News 財經文化周刊〉344期       
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reamComeTure7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